工作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研究 >> 正文

【理想的好大学】刘毅:构建理想的校园传播生态

2016-09-14  点击:[]

正如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什么是“理想的好大学”,相信在不同的人心中也有不同的标准,但无可否认的是,理想的好大学一定具备理想的校园文化。

根据国际关系学者、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论述,软实力是一切非物化要素所构成的实力,其核心因素是文化软实力,它意味着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承载着育人功能的校园文化就是大学软实力的核心因素。

文化因传播而存在,文化因传播而发展,文化因传播而精彩。要推动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塑造具有自身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理想校园文化,就必须推动形成理想的校园传播生态。

把握全媒体发展潮流

传媒作为社会的神经中枢、社会力量的源泉,不仅以其特有的视角和特定的“密码”报道社会、解释社会、分析社会,还以独立的意志和价值标准影响社会、建构社会和引导社会。当前,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以传播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壮大,其裂变式的爆发不但改变了传统的传播生态,更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据腾讯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微信每月的活跃用户已达到了5.49亿。

因此,体现在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介终端融合等多方面的媒介融合,已成为全世界新闻媒体业共同面对的不可回避、无法逆转的趋势,包括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等在内的我国各大媒体已经做了非常有益且有效的尝试。

在全球新闻传媒业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各高校对学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视也都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各高校普遍希望在此领域大胆突破创新,从而抢抓媒介融合带来的机遇,占领高校育人舆论阵地的制高点,塑造理想的校园文化,为高校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和舆论环境。

我校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在校学生人数超过46000,新锐、青春、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群体带来的受众优势,新闻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带来的学科优势,大批校报学生记者和微信、微博学生编辑带来的人才优势,再加上校党委宣传部统领下的新闻资源集中优势,我校理所应当地是全媒体发展的前沿阵地,应推动实施媒介融合战略,坚定地在新闻宣传领域走全媒体发展之路。

构建理想校园传播生态

事实上,国内已有不少优秀的大学在全媒体发展的道路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例如,北京大学将外宣、校报、杂志、电视台、广播、新闻网、微博、微信等各种媒介渠道在新闻采集和发布方面有机地融为一体,并设有图片编辑部,专门从事北大校园的新闻图片采编工作,从而在“读图时代”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

中山大学在新浪、腾讯等门户均开设微博,最大化地覆盖新媒体受众。其校园传播集新闻功能与服务功能于一身,并在学校官网上展示校园的精美图片,并设有专题,结合图片介绍学校历史和文化。

浙江大学则将校园传播的建设发展与育人功能有机结合起来,该校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全体学子,在本科阶段的前两年均在不同种类的校园媒体实习,从而为后两年的社会媒体实习奠定基础。

纵观国内几所高水平高校目前的校园传播生态,可以初步探索出几点共性:

媒介融合是基础。各高校均拥有报纸、广播、网站、微博、微信(部分高校还有杂志、电视和客户端)等传播渠道。根据各渠道的特质,将校园新闻以不同的表现形式立体化、全方位地传播。为推动媒介融合,各高校在人才资源、受众资源、渠道资源、新闻资源等方面都进行了充分整合,这正是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全媒体化”的基础。

管理“融合”是引领。各媒体渠道不是相对独立地运行,而是在制度的顶层设计统领下的一种统一策划、统一采集、分别制作的管理“融合”。为保证新闻宣传报道的策划、制定与执行的有序和高效,各高校均具备符合本校实际情况和特点的顶层设计。

“用户体验”受重视。各种媒介渠道的受众群尽管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但各渠道仍拥有各自的特定受众群,各高校针对不同受众群的不同需求特点,从“用户体验”出发,量体裁衣,生产不同风格的传播内容,并非“千人一面”。

“新闻+创意”是新常态。新媒体的崛起打破了传统的纸媒阅读习惯,这对新闻文本表现方式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尝试将新闻、创意、信息和服务整合在一起,为受众提供更多价值与选择。而创意不仅体现在新媒体上,也体现在校报、校园广播等传统媒体上。

 

媒介报道什么受众就注意什么,媒介越重视什么受众就越关心什么。在大学校园这个同时具备开放性和封闭性的环境中,理想的校园传播理应责无旁贷地扛起引领校园舆论、建设校园文化的大旗,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以创新的叙事方式全方位宣传报道学校的政策方针、建设发展成就、振奋人心的事件、校园的先进人物,更坚定地发出青大的声音,更广泛地传播青大的声音,提升学校的文化软实力。

把目光投向青大园,实现各具特色的媒介渠道的互融互补,形成合力,构建青大新闻宣传的立体矩阵,建立并促进校园传播的主体与受众之间、不同媒介渠道相互之间、媒介和校园文化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使传播链中的各要素蓬勃发展,构建富有活力的、积极向上的、朝气蓬勃的传播生态,应当是建设富有活力的青岛大学的一条重要途径。

 

                           (作者刘毅为青岛大学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

 

 

上一条:【理想的好大学】陈宇:情怀与自得其所
下一条:【理想的好大学】李正仁:好大学遐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