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研究 >> 正文

【理想的好大学】郝炟学:从大学校园中的“称谓”谈理想大学建设

2016-08-03  点击:[]

“老师”这个大学校园中普通、熟悉而又受人尊敬的称呼近年来却变得越来越稀疏,听到越来越多的是“校长”、“处长”、“书记”、“院长”、“主任”、“科长”等官味十足的称谓。这看似微小的变化却与“理想大学”的理念相去甚远。理想大学建设需要从小事做起,从喊一声“老师”开始。

(一)大学校园中“称谓”变化的表现

表现之一是校园中“称谓”的职务化。记得以前在大学里领导之间、同事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见面问候时大都是一句“老师好”。这种习惯慢慢变了: 教师只要担任一官半职,同事间、上下级间,甚至学生都尽可能称呼你的职务,哪怕你担任最基层的主任、科长也往往叫称呼某某主任好、某某科长好,更何况处长、院长。不仅对教师的称呼职务化,不少同学之间也开始互称“主席”、“部长”。

表现之二是校园中“称谓”的市场化。“老板”这一市场化的称呼在大学中常常听到,在研究生同导师之间比较普遍。甚至因导师给研究生报酬太少、或为使研究生帮助完成研究任务而延期毕业导致的师生关系紧张不时见诸报端。

表现之三是校园中“称谓”的江湖化。在大学校园中不时听到上下级之间、教师之间、甚至师生之间称兄道弟。在大学校园里你不时会听到学生称呼老师什么“王哥”、“张姐”部分年轻教师与学生之间、辅导员与学生干部之间表现尤为明显。

(二)校园中“称谓”变化的原因

校园中“称谓”的变化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1.“称谓”的职务化是行政权力强化的必然反映。“称谓”的职务化反映出大学中行政权力的泛化与官本位意识的强化,也反映出学术权力在大学的式微。大学里“长”字号的吃香,“长”字号的人员支配着学校、控制着教授,主席台上及各种仪式上露脸的、风光的多是“长”字号人员,“长”字号人员说话掷地有声、铿锵作响。事实上,大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学术组织,包括行政组织在内的各类组织都是服务与服从于学术的。这种学术既包括研究的学术、运用的学术,也包括教学的学术。行政权力强化、学术权力弱化是与一流大学建设背道而驰的,也是“理想大学”建设的绊脚石与拦路虎。

2.称谓”的市场化是导师“育人”责任弱化的反映。“称谓”的市场化反映出当前我国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某些导师把学生当作为自己创造利益的工人而忽视了导师应有的育人职责的现状。导师是以培养学生为第一要务的,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是提高导师科研效率、实现科技创新的有效措施,但更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有效途径。研究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顺理成章、理所当然。但不得不承认,目前部分导师的思想认识与工作导向是存在问题的,存在本末倒置的现象。部分导师让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不是从人才培养出发,而是把研究生当做一种廉价的劳动力,甚至个人的私有财产,把研究生当做实现自己价值的、随意支配的工具。

3. “称谓”的江湖化是对“师道尊严”的冷漠与鄙视。“称谓”的江湖化反映学生不再把教师职业神圣化的同时,也反映出社会不良风气已逐渐侵蚀到大学校园,侵蚀到正常的师生关系,也反映出部分大学教师缺乏慎独自律,自我放任。“师道之尊,师当有道并能自尊,师道方能尊;师道之严,师当自严其道,师道才能严”。教师是重塑师道尊严的主体,师道尊严要靠教师的自律来形成与强化。大学有别于其他社会组织,大学是文明的使者,是社会风尚的引领者,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净化器。大学是风雅之地,不应沾染社会习气。教师就是一座灯塔,学生充满敬畏与向往,充满羡慕与崇拜,是知识的化身。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崇高、神圣的关系,不应沾染江湖习气与哥们义气。

(三)重塑“老师”尊严,让“老师”之声响彻校园

大学是学者的大学、是学术的大学。“理想大学”建设需要还学者、学术应有的尊严,让“老师”成为大学中最高贵的称呼,让“老师”成为大学中最受尊重的人,让“老师”之声响彻校园。

1.教师要潜心学术。“老师”意味着以教育为志业,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大学老师”还要崇尚学术,钻研高深知识,增进科学真知。大学教师是为学术而存在的,研究室、实验室、图书馆、书房、教室是大学教师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大学教师不能追求功利与庸俗,不能一心向往“官场”或“商场”,不能不顾尊严而向行政权力献媚;教师不能放弃所长对行政职位趋之若鹜,甚至争相竞聘后勤、保卫等部门的处长、科长;教师不能妄自菲薄,不能当了处长后,别人叫一声“处长”就心花怒放,叫一声“老师”就脸色阴沉。教师要从自我做起,重塑生活方式,纯正学术动机,维护学术尊严,潜心教学科研,而不是以学术为跳板,以学术成就换取行政权力;教师还要保持独立人格,摆脱各种异己力量的支配与控制,不被外在虚名或物欲所蒙蔽与俘虏。唯此,大学才能从扭曲回归本位,才能真正成为培养人才与追求真理之所,才能真正走向理想大学的建设之路。

2.学校要倡导学术文化。学校的生命在于学术,学术是学校生命的源头活水,学校要以“学”为魂,倡导崇尚学术、尊重教师的学术文化。崇尚学术、尊重教师,使有学问的人受到应有的礼遇,是校园区别于“官场”、“商场”的突出特征。“官场”是纯粹的管理机关,上下有序、下级服从上级,官位越高的人获得的尊敬理应越多;“商场”以赢利为目的,赚的财富越多,在财富榜上的位次越靠前,就意味着越成功,就受到越多的尊重。在官盼升迁,在商想赚钱,在学论学术,是各自的规则、各自的本分。大学教师作为学术的象征与化身,理应受到应有的尊重。学校不应一味地把最有学问的人“提拔”到行政岗位,而应该下力气把既有真才实学又享有一定学术声望的学者打造成学界名人、文化名人和社会名人。在一所大学里,这样的名人越多,学校的名气就越大,离“理想的大学”就越近。要在学校的上上下下,造成一个“以学为荣”、“以师为尊”的主流校园风气,并使它成为一种基本的价值导向和价值准则。

3.政府要优化制度设计。倡导“以学为荣”、“以师为尊”的风尚,淡化行政权力和“官本位”意识,需要政府加强制度供给,提供制度保障。取消学校行政级别,推行校长职业化、校长职级制和职员制应当成为今后的改革方向,政府应该尽快制定相关实施意见,保证这一改革的顺利进行。当前把部分学校升格为副部级或校长书记提升为副部级的做法是与这一改革方向背道而驰的。

4.社会要形成尊师风尚。与各行各业一样,教师中也有部分“不合格者”,也有严重损害教师形象与尊严的“败类”。社会尤其是媒体不应肆意渲染、放大其负面影响,而是应积极挖掘教师中的先进典型与优秀事迹;也不应突出校园中的“官位”,而应当重点宣传校园中的优秀学者与学术成就,努力营造一种尊师重教、崇尚学术的社会氛围。

 

上一条:【理想的好大学】赵普光: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下一条:【理想的好大学】于海生:优秀、卓越、自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