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理想的好大学应该是学生和学者向往的地方,她始终坚持学校、学科、学术、学者、学生共同发展,学生以学校为荣、学校以学生为荣,学校以教师为荣、教师以学校为荣,校友以学校为荣、学校以校友为荣。她应有独特的办学理念、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管理体制、先进的大学文化,其主要标志是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一流的科技成果产出和一流的社会服务水平,她能改变人类、引领未来。
一、办学理念独特
办学理念作为大学的灵魂,能够引领大学迈向卓越、创造一流。没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就很难建成一流大学。几乎所有的世界一流大学在其办学理念上都有独到之处,她们各自独特的办学理念成为大学灵魂、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象征,她们坚持国际视野、特色发展、创新发展、错位发展等等。正确的办学战略是践行办学理念的关键。一个大学的发展壮大到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实际上是其办学理念不断创新和超越的过程。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倡导的“追求学术性,培养有教养的人”,哈佛大学倡导的“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学术自由”,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提出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中山大学提出的“大学是学术共同体、教授就是大学、善待学生”等办学理念,就是典型引领大学迈向卓越的例子。因此,独特的办学理念决定着一所大学的价值选择和发展方向,规范着这所大学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
二、办学水平一流
一流大学以若干个一流学科为支撑,一流学科造就一流大学。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认为:一流大学意味着引领,意味着独特,意味着贡献和影响力。杨福家院士认为:一流大学不一定是综合大学,但一定要是特色鲜明;一流大学不一定是大楼林立,但一定要是大师云集;一流大学不一定是研究生多,但一定要是科研领先;一流大学不一定是经费充盈,但一定要是以人为本。
(1)一流的师资队伍。理想的好大学自觉地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的理念。一个大学能否培养出杰出人才,关键是大师云集,要引育一批能培养杰出人才的大师。要想做到人才辈出,教师们必须要身正、学高,要有足够让人仰视的道德和学问,这也是梅贻琦倡导的“有大师之谓也”。
(2)一流的学术成果。理想的好大学自觉地坚持“发展以创新为本”的理念。学校拥有一批国际一流的科研平台,产出一批一流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和技术发明,引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这些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旦转化成生产力,就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3)一流的学生质量。理想的好大学自觉地坚持“育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实践育人和创新创业教育。拥有充足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发展。能够吸引本国及世界各地优秀的学生就读,培养的学生毕业后深受社会欢迎,并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领先和带头作用。
(4)一流的管理体制。理想的好大学自觉地坚持“管理以服务为本”的理念,从校长到院长、从校机关到后勤系统、从教师到学生,都能履职尽责、高效运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好的大学制度与好的大学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好的大学制度,建设好的大学就没有保证。
(5)一流的办学条件。理想的好大学必须是办学经费充足,并且社会各界及校友捐赠较多;拥有美丽的校园,一流的实验室、图书馆和教学楼等设施,能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三、国际化程度高
理想的好大学应该是教师国际化、学术国际化、学生国际化、管理国际化,让学生和老师在世界舞台上参与竞争和合作。学校应有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国际高层次教师,并加强留学生的招生和培养。学校实行开放式办学,留学生比例高,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地。比如香港科技大学,在国际化理念指导下实现了师资队伍、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国际化,从而屹立在世界知名大学之列。
四、办学特色鲜明
一个大学办得好不好,不在于规模有多大,而在于特色是否鲜明。大学特色可以分为学校特色、学科特色和学者特色。理想的好大学定位必须准确,并注重培育与大学定位相适应的学校特色;注重学科建设特色,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注重学者个体特色,坚持学术研究与培养学生个性特色。
五、大学文化先进
大学文化是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大学只有崇尚独立、自主、创新、宽容的大学文化,才可能完成研究真理和探索学问的使命。大学文化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也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和完成社会责任的根本保证。大学文化不仅服务于社会,而且可以引领社会。
大学文化渗透在大学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之中。大学精神的缺失使大学文化在价值观上表现出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工具主义的倾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有一流的大学精神,不断追求真(科学精神)善(人文精神)美(和谐精神)。
这里,借用清华大学陈寅恪先生为王国维先生撰写碑文上的两句话,大学精神就是“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现代大学精神应包括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大学要以人为本,真诚地爱护每一个教职员工和学生。
六、社会声誉良好
一个大学在社会上的声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培养了什么样的人。社会声誉是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给社会公众留下的总体印象,是学校社会知名度、公众美誉度的重要体现,体现社会对一所大学办学水平、办学价值和办学品牌的认可程度。在中国大学普遍面临新生生源竞争、毕业生就业不易的今天,谁能吸引优质生源,谁能让毕业生的求职能力更强,理想的好大学的良好社会声誉无疑是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大学是多个学科专业共同体,任何一个学科专业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对大学的发展做出贡献。所有大学一直都在努力、在实践,力争建成一所好大学。理想的好大学能帮助学生和教师实现理想,并为学生和教师插上坚强的翅膀,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为此,优秀应成为每个青大人的习惯,卓越应成为每个青大人的追求,自强应成为每个青大人的品格。
作为青岛大学教师和学校中层干部,我认为打造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二级学院,是“双一流”建设和综合改革的重要战略步骤,这对二级学院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理想的好大学”的含义,做好学院顶层设计、准确定位,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努力培养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加强学院文化建设,快速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彰显学院特色和水平,实现学院新的突破和跨越发展。
(作者于海生为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