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美术学院工作已经三个多月了,基本熟悉了学院的各方面情况,认识到美术学院的独特性,体会到学院作为学校办学的主体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适逢学校开展“理想的好大学”征文,感到“理想的好大学”应该由“理想的好学院”组成,因此,“屁股决定脑袋”,就借征文的机会立足美术学院,从学院的视角,大学的视野,勾画出“理想的青大美院”,期望能对学院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理想的青大美院应有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从现代大学制度的角度而言,学院的外部发展环境就是建立完善的学院外部治理体系,处理好学院与学校、政府、社会、校友等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充分利用各方的资源支持学院发展。
首先学校要完善治理体系,理顺学校与学院的关系,给予学院充分的办学自主权。自主权的下放要彻底,不能只下放管理责任不下放权力,或是只下放小的权力不下放主要的权力。学校通过完善制度对学院实行政治引领、政策引导、配置资源、提供服务、目标管理、加强监管,之外不干预学院事务。学校由指挥学院干事变为让学院自主思考谋划,自主干事创业,学校努力为学院的发展争取资源、提供服务,真正体现“管理以服务为本”的理念。
其次学院要坚持开放办学,成立学院理事会,吸引地方政府部门、社会行业协会、知名文化创意企业、业内知名专家和知名校友参与到学院发展事务中,为学院发展建言献策、争取资源、提供支持。要加强校际交流,与国内外知名美术及设计学院建立校际友好关系,加强学术交流,派遣学院教师和学生到友好名校交流学习。
二、理想的青大美院要有一流的硬件设施
学院每位教授、副教授都有自己的导师工作室,用于从事创作、科研和指导学生,导师指导学生不再需要自费到咖啡馆交流。有足够的教室满足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需求,学生绘画创作不再需要到校外租房。建有专业的实验室、制作工坊和工作室,配备完善的设备,学生不再为找不到制作场所和设备而发愁。学院建有专业的师生美术作品收藏室,征集历史上学院知名教授、艺术家及知名校友的作品,每年收藏部分毕业生优秀作品及老师的作品,收藏的作品作为教学素材,并定期展览,逐年形成文化的积累和历史的沉淀。建有设施环境一流的美术馆,每天都有各类美术展览供学生观摩学习。
三、理想的青大美院应有一流的师资
一流的师资是一流大学的核心条件,要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学校要针对美术学科特点制定特殊的人才引进政策,不拘一格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美术大师。不能按照其他学科引进人才的学历、科研等方面的标准,只要是国内外同行公认、学院发展急需的艺术大师,就按照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条件引进。要注重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老、中、青相衔接的人才梯队。学院出台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到名校攻读博士、博士后,定期选派中青年学术骨干到国内外名校进修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学术水平。研究制定符合美术学科特点的教师考核评估体系,建立教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建立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教师岗位动态聘用机制,全面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定期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教学方法、科研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充分发挥教研室作用,使教研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定期开展教师讲课比赛、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提高教师的师德和教学科研水平。
四、理想的青大美院要有一流的生源
政府主管部门及学校要逐步对学院下放招生自主权,不拘一格选拔艺术人才,提高生源质量。一方面对专业拔尖的学生要能降低文化课录取线,另一方面对文化成绩突出、专业有潜力的考生可放宽专业录取标准。这样既能提高整体学生的文化素质,增强艺术创作的后劲,又能选拔到艺术方面的偏才奇才,有利于培养出大师级人才。
五、理想的青大美院要有一流的文化
要研究挖掘学院的发展历史,总结长期办学实践经验和文化传统,结合时代精神,吸收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思想,凝练形成青大美院特色的学院精神文化。理想的大学要有故事,有文化传承。美术学院已经有将近40年的办学历史,要通过撰写院史,访谈历史名人,讲述历史故事,使文化传统代代传承,发挥历史文化的育人作用。要凝练形成学院的院训、教风和学风,形成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学院的历史积淀、学术风格、人文品格、价值追求,发挥学院精神文化的引领作用。
要建设美院特色的环境文化。理想的青大美院应是文化艺术的殿堂,充满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走进德雅楼一楼大厅,能够领略中外美术史上知名的美术及设计大师的形象和代表作,能够了解美术学院的发展历史,领略历史上知名艺术家、教授的风采和代表作品。在每层楼的走廊展示着学生的优秀作品,学生可以站立欣赏,也可以在走廊边的小型桌椅旁休憩聊天,交流讨论。
要以学术为导向,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书香美院读书诵诗系列活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美术馆内每天都有校内外的各类美术作品展览。设立名师讲坛,要求学院老师每三年的考核期内每人至少做一场学术讲座,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艺术家举办讲座。经常性举办师生学术沙龙、学术竞赛,丰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学术氛围。每年上半年举办“毕业季”系列文化艺术活动,系统展示毕业生四年的艺术成果,促进文化艺术交流,为青大师生呈现一场文化艺术的饕餮盛宴。下半年举办创意艺术文化市集,每位学生拿出自己创作的绘画及设计艺术作品在校园内展销,并现场泼墨或制作,丰富学校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加强文化建设,使美术学院成为学校靓丽的文化名片,为一流大学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理想的青大美院应有一流的管理
长期以来,学校的管理重心在校机关,学院日常管理工作相对薄弱。学院的管理人员少,学历水平偏低,缺乏高等教育管理知识,对工作缺乏研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学院领导对学院管理人员的管理松散,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考核激励机制,管理人员相对自由散漫。学院管理工作只是停留在办理日常事务,维持学院基本运转上。
学院是大学的办学主体,学院管理人员直接面对教师和学生,学院的管理水平是决定学院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学校办学自主权下放至学院后,对学院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使现代大学制度在学院得到落实,提高学院内部治理水平是当务之急。
一是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党政集体领导、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管理体制。党政联席会作为学院的集体领导机构,行使决策权,凡是学院重大决策、重要事务都要经党政联席会集体研究决定,确保决策民主化、科学化。院长行使行政权,自主负责学院行政事务。学院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学术机构行使学术权力,自主负责学院教学及学术事务。建立学院教代会制度,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学院规章制度的制定、重要决策事项须经教代会讨论通过,使广大教职工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教学系和教研室建设,明确学系、教研室及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职责,建立考核办法,增强学系和教研室的活力,发挥其在学院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中的作用。
二是建设一支职业化、专家化的专职管理队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提出“学院作为一个组织的高效运行要依靠行政管理职业化的支撑”,学院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要求学院要有一支职业化、专家化的行政管理队伍。学校应逐步招聘选拔有高等教育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充实学院管理岗位。建议学院设立专职行政副院长,目前各学院院长、副院长都是由教授或副教授兼任,他们日常教学科研任务繁重,过多繁杂的行政工作会影响他们的学术研究。专职行政副院长协助院长做好学院日常行政事务管理的同时,可以集中精力加强对高等教育规律和学院政策的研究,成为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专家。学院要定期组织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选拔管理人员到知名美术学院短期挂职,学习名校的管理经验,使管理人员逐步成长为高等教育管理的专家,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三是建立学院制度体系,依法依规治院。目前由于原来各学院都是执行学校制度,各学院很少有学院自行制定的制度,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体系。有些自行制定的制度没有形成学院文件,缺乏约束力,执行随意性太大。要研究制定学院的党建管理制度、教师分类管理及津贴分配制度、行政管理人员管理考核制度、教代会制度、学生管理及评价制度以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一系列的制度,靠制度管人管事,使学院一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形成长效机制,激发教师、学生及管理者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
七、理想的青大美院应建设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习借鉴世界一流美术学院的先进经验,构建 “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除学校要求的通识必修课外,利用综合院校优势,与文学院、哲学与历史学院、师范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学院合作,为学生开设人文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先“成人”,为艺术创作奠定人文基础。重视学生体育,实施学生每日健身计划,发挥体育课和学生体育社团的作用,使每位学生在校间要培养一到两项爱好擅长的体育项目,参加一个体育社团或团队,使学生在体育课结束后的三四年级仍通过参加体育社团学习健身技能,参加健身运动,养成每日健身的习惯。学院每周举办各类团队体育比赛,鼓励资助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比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公平竞争、拼搏进取、勇于超越的体育精神,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和健全的人格。专业教育实施国内外美术院校通行的工作室制和导师制教学模式。设立课程工作室、导师工作室和制作工坊,一二年级专业基础课在课程工作室完成,三年级即经过双向选择进入导师工作室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实践课在制作工坊或企业工场内完成。所有课程扩大选修课的比例,让学生根据个人特点自由选择课程和导师。通过工作室制实施,使教学内容项目化实战化、学习情境职业化、学习成果社会化,使产学研融为一体。实施分类教育,选拔有绘画天赋和潜力的学生组建绘画创新班,选拔有设计天赋的学生组建卓越设计师创新班,选拔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学生组建创新创业班,配备知名的导师,开设单独的课程,按照精英教育模式进行培养。通过人文教育、体育教育、美术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等逐步塑造美院独特的院风学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八、理想的青大美院应有一流的科学研究
美术学院的科学研究应该包含教学研究、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三部分,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是相互促进的。由于多方面因素导致美术学院教师存在重教学轻科研、重美术创作轻理论研究的现象,而学校的教师评价体系对创作方面的业绩却重视不够,影响了老师的积极性。
学院应加强对教师的引导,让教师认识到学院是学术共同体,与画院、设计院不同,教师身兼画家(设计师)、教师和学者多重身份,其职责不只是绘画和设计创作,更重要的是把绘画和设计作为学问来研究,使创作实践与理论创新相互促进,担当创新知识、传播知识的责任。要制定符合美术学科规律的教师业绩考核评价体系,把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教学研究都纳入科学研究的范畴,按照教师分类管理要求,由教师在综合平衡发展的基础上,自主选择个人的重点发展方向。制定奖励政策,鼓励老师申报教研、科研项目,发表论文和著作。通过搭建科研平台,组建科研团队,发挥科研骨干的带动作用,带动广大教师从事科研。通过一系列措施形成重视科研、热爱科研的氛围,让科研成为习惯,提升学院的科研水平。
九、理想的青大美院应有一流的社会服务
美术学和设计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美术学院社会服务能力直接反映着其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高低。优质的社会服务,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能给学院创造经济效益,解决学院办学经费短缺的难题,增强学院自我发展的能力。目前我院在社会服务方面,还只是老师们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团队优势,服务水平和层次偏低。学院必须发挥学科优势,整合学院力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立足青岛,为地方文化和经济建设服务。要将社会服务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根据服务取得的社会效益和为学院创造的经济效益计算业绩绩点,计入个人业绩。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将社会服务纳入学院统一管理,发挥团体优势,提升社会服务的水平。
一是通过举办美术展览、学术交流等文化艺术活动繁荣城市文化。发挥水彩专业在全国乃至国际的影响与有关部门合作举办青岛国际水彩艺术节,使之成为青岛市的文化品牌,提升青岛市的国际形象。与有关企业合作建设水彩画家村,形成以水彩画为中心的创作基地和艺术聚落,把青岛打造成中国的蒙马特高地,让青岛真正成为东方水彩之城、国际艺术之都。
二是为青岛市民提供美术教育培训,提升市民艺术素养。整合学院教育资源,组建美术教育研究培训机构,为青岛市民接受从少儿美术教育到成人美术教育和培养画家的美术高级研修班等各层次的美术教育提供优质课程。
三是成立艺术设计研究院,发挥团体优势,承接对外设计服务。争取承担青岛市重点建筑工程的装饰设计、重要活动的艺术设计和绘画、雕塑等公共艺术的创作任务,承担企业文创产品设计、品牌形象设计、媒体推广等服务,把重要实践设计项目引入课程教学和学生毕业设计中,形成产学研结合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四是为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服务。与青岛市有关部门合作开展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发挥 “智库”作用。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创意产业园区,鼓励教师和学生走出校门与企业合作创办文化创意企业,使学院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器。
由于到学院时间太短,对有些情况了解还不够深入,由于个人知识有限,对高等教育规律尤其是美术教育规律把握还不够准确,因此有些想法可能还不够成熟。但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让学院老师们讨论,使之不断完善,就可以使全体师生内心都建立起共同的“理想的青大美院”,每个人都胸怀着共同的理想,都为共同的理想去奋斗,我们离“理想的青大美院”就会越来越近,青岛大学离“理想的好大学”也就不远了。
(作者王有全为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