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研究 >> 正文

好大学的三个维度——谢立信院士谈“理想的好大学”

2016-07-16  点击:[]

6月22日,本报记者围绕“理想的好大学”主题,对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眼科专家谢立信教授进行了采访。

记者:谢院士,您好!感谢您抽出专门时间来接受我们关于“理想的好大学”的采访。您学术造诣深厚,曾经在部分国内外知名大学求学、任教,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想请您谈一谈您对“理想的好大学”的看法。

谢院士:前几天,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在被调查的全国40个城市中,宜居指数评价最高的是青岛。为什么排名第一呢?因为青岛在城市安全、公共设施、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交通便捷和环境健康等方面表现优秀。大学也一样,看一所大学好坏,不是看规模,大学核心竞争力也有相应的关键指标,我看主要有三个维度:

首先要看人才培养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看看国内的大学排行榜,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学府培养了很多两院院士和国家领导人,这就是好大学的关键指标。就青岛的中学而言,我们为什么评价青岛九中厉害?因为九中目前已经有七八位校友被评为两院院士。所以,对一所大学而言,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办学水平的直接反映。当然,虽然人才的成长是长期持续的过程,但基础很重要。

二要看大学原始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成果。办学质量不仅通过教学水平体现,更重要的一点是科学研究水平,就是看产生了多少科研成果,这个指标反映了大学的原始创新能力。比方说,获得了多少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取得了多少发明专利?发表了多少有影响力的论文?有多少科研成果实现了转化?我们看一个实验室的科研水平,不用很长时间,10分钟就足够了,看什么呢?就看他影响因子10以上的文章有多少?影响因子5以上的文章有多少?对大学而言也是如此。

三要看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教师在大学当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有什么样的教师队伍就有什么样的大学。看师资队伍的水平,也不是看规模,而是要看知名高层次人才的数量。一所大学的水平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有多少国家级的人才,有多少国家一级教授、二级教授,有多少博士学位人才。另外,师资队伍水平还体现在学生培养质量、原始创新能力以及科研成果转化上。很多学者有这样的体会,要写100字左右的简历很难写。为什么呢?我看主要是因为有分量的成果少,如果是诺贝尔奖获得者,那很简单,就“获得了诺贝尔奖”一句话就够了。

记者:医学在青岛大学的学科布局中具有突出的优势和特色。您认为医学学科怎样才能实现更好地发展?

谢院士:前不久,我参加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科协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重点重申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并提出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我认为,要夯实我们国家的科技基础、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大学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青岛大学的医学学科要实现高水平发展,要有全球视野,应该主动跟国内外同类院校比较,从而找到差距、弥补差距,而不应仅在大学内部与其他学科比较,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医学的学科建设水平。世界著名的霍普金斯大学、哈佛大学的医学教育都很有特色,但离不开一个核心:特色、人才、成果。在国内,像温州医科大学,为什么近几年发展这么快?整体科研水平快速提升?这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只要研究透了,就能找准方向,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记者:您创办了山东眼科研究所及青岛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方面实现了很好的融合,有一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奖励。您认为,应该如何实现两者的最佳结合?或者说,最佳结合点在哪里?

谢院士:我们近几年确实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包括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等,这主要是得益于我们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方面的紧密结合。通过临床诊治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基础研究对临床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对研究成果进行转化,再应用到临床当中,就是这么一个完整的闭环。

记者:您作为博士生指导教师,已经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名,进修医师遍布全国各地,为我国眼科学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您认为,在人才培养中应该抓好哪些关键环节?

谢院士: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人文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怎么做人、怎么做医生、怎么做学问。在眼科所,我们的文化就是大厅里悬挂的12个字:热爱专业、艰苦奋斗、自主创新。我们要求研究生们在下班前,要到病房走一走,在病床前站一站,看看病人的情况,体现人文关怀。二是科学教育,就是利用科研平台,让他们接触到本学科领域的最前沿,引导他们感受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为他将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培养出未来的杰出人才。当然,这取决于导师的学术水平。

我们常常听说老师们都很忙,忙就对了,不忙就出不了成绩。要全身心投入自己的职业,一辈子都很辛苦,不忙的话,很难做出让自己、让国家、让社会满意,乃至人类受益的成绩。我自己就是在忙碌中度过的,成绩也都是在忙碌中取得的,如果不去忙碌可能什么都没有,接受完采访我还安排了一下午的手术,不忙能行吗?

记者:青岛大学的目标是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您认为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谢院士:实现这样的目标,要敢提标准,要多干实事,要敢于真正触动当前存在的问题,还要听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见。比如说人才引进,要引进真正的一流人才。当然,我的观点是培养为主、引进为辅。但同时也不能“矬子里面拔将军”,拔来拔去,最后就没有将军了。

最后,祝愿青岛大学早日实现建成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目标!

   记者:谢谢谢院士!

                               (校报记者:王昌尧)

上一条:【理想的好大学】王有全:理想的青大美院
下一条:【理想的好大学】刘旭莹:新时期大学教师的人格魅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