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中国梦所勾画的蓝图,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也为高校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舞台。要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是培养一大批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大学无疑成为培养建设者的重要摇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这就鲜明指出了教师队伍在教育事业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关键地位,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所具有的极端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为一名从事护理教学37年已退休的高校老教师,为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加快我校“双一流”建设步伐,结合退休党支部学习,根据我校开展“理想的好大学”讨论的契机,我也谈一谈如何做一名好教师?
一、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党和国家对教师“做人”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师身负教育学生的使命,必须明确自己塑造未来社会合格建设者的重要责任,而要把这种事关国家未来的社会责任内化为对自己的自觉要求,要树立正确而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此必须“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只有具有这样的理想信念,我们才能明确教学的目的而组织好对祖国有用的教学内容,拥有内在强大的工作动力而自觉地遵循职业操守,才能在工作中体验到作为教师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一旦缺乏这种理想信念,教师的职业就会沦为谋生的工具,人生失去目标,对教书育人工作缺乏兴趣而陷入盲目被动的工作状态。
二、道德情操
道德情操则是社会大众对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本来其行为就应当知书达理,遵循社会道德规范。而社会大众的“尊师重教”的理念和情怀,也要求教师将一流的道德操守作为职业精神。我们应当按照总书记的嘱托,继承前辈学者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只有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方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一个失德的“教师”,将愧对社会,愧对百姓苍生,也辱没师道,愧对自己的学生。
习近平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青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在思想传播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的高校教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深刻认识自己所肩负的神圣职责和重要使命,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胸怀祖国,热爱人民,爱岗敬业,创新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三、 扎实学识
具有扎实学识是对教师的“为教”的基本要求。作为教师,理所当然“要有扎实学识”,这是教师的看家本领,否则何以授人?教师要能够站稳讲台,须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教学技能。而这种技能的获得,要求教师要注重学习、勤于观摩、不断反思、总结得失,才能提升“驰骋”三尺讲台的技能。相反,如果教师“懒慢浮庸”诸病缠身,那么是不可能做到规范教学的。科研上同样如此,重大科研成果的取得,无不贵在“勤”与“韧”,倘若具备了这两种品质,何愁在科研上不结出累累硕果。而学识贵在“扎实”,而不是用各种学位、职称、学衔、荣誉、名号等等符号标榜与装饰起来的东西。它只能在扎扎实实终生的学习与探索中逐步积累而成,皓首穷经、甘于寂寞,最终总能得到学生与社会的公认。
四、仁爱之心
仁爱之心则是对教师“为教”的又一要求。教师“为教”是一种育人的过程,是呼唤灵魂的工程,是塑造灵魂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视学生为自己的精神上的传道者,是自己生命在精神上的继续,因而应当努力做到爱生如子,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是塑造人心灵和灵魂的伟大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厚重的职业底色。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丰富情感的鲜活生命,这就需要教师用爱去教育和感染学生。教师的仁爱之心,不简单等同于父母爱子女,这是一种对国家、民族的爱在教师身上的体现,是一种无私的爱、不求回报的爱。教师的仁爱之心是以师生相互信赖为基础的,这种信赖是尊重、理解和关怀。
教师的仁爱之心体现为宽容地关怀学生。教师的宽容是一种无私的仁爱,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宽容的关怀不是妥协,是教师用理解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宽容的关怀不是迁就,是教师施展教育的艺术,在适当的情形下用恰如其分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成长;宽容的关怀不是放纵,是教师自始至终把爱心融化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以关爱的心态分析学生的不足与过错,进而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与志趣,以高度的责任心达到育人的目的。
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名学生,促成学生的成长进步;以仁爱之心开启每一名学生的心灵之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仁爱之心施展教育的魅力,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好老师不是天生的,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锻炼成长起来的。
做一名好教师应该成为我们每位教师终生为之追求的奋斗目标,只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坚持不懈,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才能真正实现做一名好教师的崇高目标。
(青岛大学退休教师 张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