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城市以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推动城市的发展,通过各种创新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而形成集聚与扩散知识与技术的网络系统。创新型城市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生活设施,拥有大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人才,这吸引了大量的企业进驻,形成了集聚效应,促进了创新活动的开展。创新集群的产生源头来自大学和研究机构,归宿在于新企业和新产业的涌现。西雅图作为新兴的科技创新城市,在建设成为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自然有其经验和优势,这其中包括重点企业如微软、亚马逊公司的产业集群带动作用;众多科技研发中心特别是华盛顿大学积极把科技创新成果转移到科技创新企业中;政府也实施相应政策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环境,使西雅图更具有吸引科技创新人才的优势。
研究型大学作为从事知识生产和传播以及培养高级人才的阵地,在助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作用。华盛顿大学与西雅图城市建设的互动经验无疑值得我国研究型大学进一步学习借鉴。一方面要继续大力实施人才战略,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市场主导的人才资源配置机制;完善科技创新政策,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制度环境;设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计划,加强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建立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市场,开辟国际人才中介通道,构筑吸引海外人才的网络。另一方面要加强高校“科技活动链”与“产业发展链”的建设,加强高校科技服务网络与国家、地方、行业和企业科技服务网络的衔接,拓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要强化大学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研究,充分发挥工程研究中心、中试基地和孵化器的作用,搭建产学研良性互动的平台。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需要各方面要素广泛参与其中。富有创造力和创新性的大学与科研机构是创新型城市的核心知识创新主体,城市政府应重视发挥研究型大学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角色,着力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并在方向引导、资源支持、法制保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实现研究型大学与创新型城市的互动发展。在制定科技创新政策时,要深刻理解支持城市发展的环境要素,重视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要素在市场体系中的运行机理和配置模式,搭建适宜的公共平台与交流沟通机制;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加强对高校科研的资助,畅通多元渠道支持高校技术转移,巩固产学研联盟,充分利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最大程度激活各类社会力量共建城市创新体系的积极性。
封面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