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研究 >> 正文

【理想的好大学】吴葆华:建设一流的本科教育

2016-10-11  点击:[]

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指出:“到2030年,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21世纪中叶,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可见,追求“双一流”目标非常重要,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有26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到2030年乃至本世纪中叶,能够达到“两个一流”目标要求的高校估计也不过百分之几,而所有高等院校都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都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都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好社会主义大学,都要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建功立业。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2015年我国新修订的《高等教育法》再次明确:高等学校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是中心、是根本,是大学的本质属性,是大学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201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出台了《本科教育研究报告》,开启了新一轮大规模本科教学改革。国外高水平大学对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做法,对我们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适应新形势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从世界形势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综合国力竞争愈发激烈,各国无一例外都将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从我国改革发展形势看,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一系列区域、产业发展战略举措;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动力转换、结构调整、方式转变、产业升级任务紧迫……这些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发挥重要的人才支撑作用。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解决我国高水平大学发展中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我国还不是高等教育强国,“大而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机制等还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实际、脱离时代发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相对陈旧单一;实验、实习、实训环节相对薄弱,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都有待增强。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关键要着力深化教学改革。根据我国“十三五”规划要求,紧紧围绕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高等教育这一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目前,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最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差距,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更加注重创新性,加强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更加注重实践性,加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尊重多元文化、跨文化交流能力;更加注重选择性,因材施教,为学生创造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学习体验;更加注重适应性,培养学生在未来学习新知识、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的各项能力。总之,大学教育教学理念要体现国家社会需求,体现时代精神,体现不同学校办学定位,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改革理念不仅是改革设计者的,更重要的是成为广大师生的共同理念和精神追求。

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全体教师参与,贯彻到人才培养,特别是一流本科教学全过程。通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素质。应着力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重新修订、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学校的各类课程包括通识课、专业课都应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教育资源,与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共同构成完整有机的课程体系。应着力于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鼓励教师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这是高水平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最大优势,要充分发挥好这个优势。应开展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教学,改革单纯知识考核,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简单做法。着力于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转换和支持休学创新创业的制度,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要办一流本科,学校要根据国家发展需求、科技发展趋势,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学科专业优势,制定好学科专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积极设置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领域急需的相关专业,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发展需要,培养新的专业增长点。对传统学科专业进行升级改造,努力适应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注重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寻求新的学科专业建设方向,不断提高传统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要建设一流本科,学校要主动适应、积极引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大趋势。当前,学校要积极组织、鼓励和指导支持教师发挥教学、科研优势,建设优质在线开放课程,使更多学生共享名师名课,也让更多中国优质课程走向世界,还要积极探索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多种形式的应用,积极探索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深化教学改革,要积极探索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和学分互认等配套管理制度。

要达到“双一流”建设目标,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目标,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本科教育,建设一流的本科教育体系。目前,青岛大学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从深化教育教学入手,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教学载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起充满活力的青大本科教育体系,用活力彰显实力和魅力,最终建成理想的好大学。

 

                      (吴葆华,青岛大学退休教师)

上一条:【理想的好大学】牟朝晖:谈谈令我神往的好大学
下一条:【理想的好大学】郭伟宏:理想的大学生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