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每个青春学子向往的地方,是每个立志从教的青年们心仪的工作场所,是教授、老师们培养栋梁的宝地,作为一直从事教学一线的我,默默耕耘于三尺讲坛20余年,已步入不惑之年,此时此刻,理想中的大学变得复杂多样,千姿百态。
理想中的大学——充满希望的校园。道路旁种满桃花和参天大树。空气清新,地面整洁,春天,到处洋溢着花的芳香;夏天,在绿荫下看书、嬉闹的学生随处可见;秋天,走在“落叶毯”上,听着落叶唱出的优美旋律;冬天,雪一下,树木便开始了他们的“化妆舞会”。充满历史底蕴的教学楼、办公楼规则的充满校园的各个地方。
理想中的大学——拥有大师的育人队伍。古老的、沉淀的实验室里处处可见老师们倾心科研的背影,课堂上充满自由、快乐的学习讲堂上学生们讨论热烈,老教授们幽默、滑稽的体态与话语,深深的吸引着学生渴望知识的目光,利用大师去培养大师。
理想中的大学——尊重知识,追求真理的课堂教学。大学课堂是培养理性和科学精神的地方,大学是研究科学和传播科学的殿堂,是学术萌芽、勃发的地方。同时,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大学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在今天的许多校园里,青年学子们的科学精神、政治热情和社会参与意识常常遭遇尴尬,应取消“一言堂”的授课理念,给学生留下自由发言的空间。
理想中的大学——乐观积极的学生队伍。理想的大学应该有一批健康向上的学生。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也是学校的主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学生。而多年来传统的教学只是机械的为学生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理想的好学校应该从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具有良好习惯入手,如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接物待人上并向学生开放创新实验室、手工创作室,开放电脑、图书室等,让学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一次,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
在理想大学里,学生和教师都深谙大学传统和大学之道。才华横溢的学生用优良的学习成绩来换取奖学金,教师和学生都愿意追求个人的艺术气质和修养。大学之道的根本就是大学文化——来自世界不同文明形态的多样化的文化。一所轻视人文精神培养的大学肯定令人失望。大学培养的是一个有个性、思想和灵魂的公民,而不是缺失人文品质、情怀和教养的“成功企业家”或“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理想的大学里一定充满大学的味道,它不是企业家镀金和经营人脉关系的平台,而是莘莘学子掌握各种驾驭生活、享受生活能力的天堂。
(作者为青岛大学数据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副教授)